近日,记者在“中国大蒜之乡”——金乡县调查发现,在“蒜你狠”“蒜你贱”轮番上演之后,今年又上演了“蒜你完”,短短几个月,大蒜价格从谷峰跌到谷底。蒜价坐上“过山车”,首当其冲的是蒜农。如何破大蒜困局,解蒜农之忧?11月10日,首届中国大蒜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金乡县举行,当日,来自全国的30位大蒜产业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兴蒜、创新富民”这一主题,为金乡大蒜产业创新发展把脉开方。
把脉困境:
“大蒜之乡”的尴尬
“今年的8亩大蒜刚种上,只有2亩用了湖北的蒜种,全用的话成本太高了。”论坛期间,一位蒜农告诉记者,之所以买外地蒜种,是因为金乡大蒜目前面临着严重的重茬病问题:老蒜区产量要比新蒜区低20%—30%,而用外地种子可暂时改善这一问题。但外地种子价格高——同一时期,金乡大蒜售出价格不到2元每斤,外地种子的购入价格每斤则高达3.5元。
“蒜价不高、蒜种却贵,老百姓种地难啊!”该蒜农说。
大蒜产业是金乡县的主导产业,全县常年种植大蒜60多万亩,带动周边种植区域超过200万亩,大蒜冷藏能力230万吨,享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然而,近年来,大蒜年度间价格波动剧烈,严重制约了大蒜产业的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品种退化、重茬病严重、产品附加值低、产区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差等多重问题是导致金乡大蒜价格波动大、产业发展慢的根本原因。如何实现金乡大蒜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摆在金乡面前的一大难题。
“这些专家学者齐聚金乡,目的正是就金乡大蒜如何发展、如何让老百姓得到最大的收益,如何让大蒜真正成为富农的一种利器等问题进行研讨,共同为大蒜产业发展谋未来。”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世琦在论坛上说。
“论剑”发展:
为大蒜“注入”科技内涵
推进金乡大蒜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做足“科技”文章。这一点,成为此次“金乡论剑”专家学者的共识。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提高农产品产量及品质,关键在于培育优质品种。“大蒜产业发展应综合传统和现代技术开展大蒜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加强生物技术在大蒜育种中的应用,提高育种水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锡香在论坛上说。
山东省农村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宋玉丽也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省科技厅提出应以现代育种技术理论为依托,突破农业新品种培育技术。围绕新品种种植推广,建立技术规范,构建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体系,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对于危害大蒜生产的连作障碍,刘世琦以《微生物及其产品缓解大蒜连作障碍的应用潜力》为题,在论坛上做出了讲解:“通过微生物改良土壤结构,减缓板结、酸化,降解连作中的化感自毒物质,才能从根上提产稳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承担着支撑与引领的重任,加强大蒜产业科技研发,为大蒜加工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大科研人才的引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利用、大蒜精深加工、大蒜文化项目的引进落地等是大势所趋,是金乡下一步发展的重点。”谈及金乡大蒜产业未来发展方向,金乡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说。
“筑巢引凤”:
务实合作正当时
与会专家认为,加快金乡大蒜产业的创新发展及精深加工进程,离不开领域内企业与高等院所、专家之间的合作。
近年来,金乡把大蒜精深化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成立了金乡县大蒜研究所、山东省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大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截至目前,来自美国、日本、埃及等世界各地的35个大蒜品种已在山东省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家”。
该高峰论坛的举办,又一次成功搭建了金乡面向全国的大蒜产业科技交流合作平台。
金乡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院所签订协议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金乡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大蒜良种繁育、产品开发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大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这次会议就国内外大蒜发展状况来研究金乡大蒜产业在大蒜生物医药、深加工等方面的问题,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吴文锦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