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根部不可忽视的顽固病害!如何更好的防治一、辣椒立枯病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为辣椒苗期病害,育苗期发生多;与辣椒猝倒病不同,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育苗中后期,成株期也较为普遍。
一般幼苗被感染后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扩大后绕茎1周,最后病部收缩干枯,整株死亡,但不呈猝倒状。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淡褐色稀疏丝状体。植株结果期受害,发病初期近地面的根颈部最先受害,茎基部形成浅褐色病斑,上部叶片轻微萎蔫;随着病情扩展,上部枝条呈失水状萎蔫,甚至黄化,茎部发病部位变褐甚至腐烂。
【防治方法】
1、无病土育苗或采用基质育苗。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育苗期加强管理。减少根伤,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提高植株抗病力。
2、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3%的45%特克多悬浮剂黏附在种子表面后,再拌少量细土播种。
二、辣椒猝倒病
是一种土传病害,由瓜果腐霉引起的早期病害,受温湿度影响较大,尤其在冬春蔬菜育苗时,一旦管理不善,易造成幼苗成片死亡,严重时降低辣椒成活率。
主要为害未出土的种子和幼苗。种子还未萌发或抽出胚芽或子叶但未出土时即被病原菌感染从而造成烂种、烂芽、毁种。幼苗刚出土后,为害真叶展开前的幼苗及1-2片真叶的小苗。条件适宜时,幼茎基部遭病原菌侵染,像开水烫过一样,呈水渍状、腐烂,后迅速上下扩展,病部转为黄褐色、凹陷缢缩,地上部分因失去支撑力而倒伏,基部收缩成线条状。空气湿度大时,倒伏的病苗子叶尚未凋萎,还可发现病苗及其周围的地面上长出一层白色的棉絮状菌丝。随后病情迅速扩展,由一个中心点向四周扩展蔓延,最后引起幼苗成片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施肥要均匀。若用旧床,应进行消毒。
2、加强苗床管理,做好保温工作,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
三、辣椒疫病
由辣椒疫霉菌(属于鞭毛菌的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是为害辣椒的高发病害之一。一旦发生,防治困难,常造成大面积流行,导致植株成片死亡,一般田块病株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60%以上,甚至绝收,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该病在辣椒整个生长期均易发生,主要为害辣椒叶片、茎部、果实。苗期发病,初在叶片上出现水浸状小斑点,茎部形成水浸状缢缩,严重时幼苗猝倒。成株期发病,叶片初为淡绿色,随病情进一步恶化,后期整株萎蔫,叶片易脱落;茎基和茎上部被感染,首先出现黑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部逐渐变褐变软,拔出病株可见侧根部分或全部变黑褐色、湿腐,可产生白色菌丝层,严重时主根也变色,剖开发病部位可见内部维管束变黄褐。果实发病,病菌多从蒂部或果缝处侵染,病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条件适宜时很快扩展至整个果实,导致果肉软腐、呈灰褐色,湿度大时,果实上可产生白色霉层,病果失水后干缩,呈暗褐色僵果。
【防治方法】
1、适当控制浇水。雨季少浇,雨前不浇,雨后停浇,雨季到来要挖好排水沟,做到下雨随排水,防止地里积水。
2、发现病株要马上拔除。要特别注意温室、大棚里的病源。拔下来的秧子,不能随便乱扔,也不能用它喂猪和沤肥,应当深埋,防止病菌再传播出去。
3、加强栽培管理。辣椒秧不要栽得太深,要及时整枝打权,适当摘掉一些老叶,以便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4、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还要进行药剂防治。
四、辣椒菌核病
由核盘菌引起的真菌病害。主要为害植株的茎部,严重时也可为害叶片和果实。植株的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在挂果期和种子成熟期发生比较严重。
苗期感病,茎变黑褐色,发病部位轻微缢缩,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剖开发病部位可见植株内部维管束变褐色,严重时上部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枯死;成株期感病,叶片初期呈水浸状软腐,后逐渐变褐,湿度大时有白色霉层,叶片脱落。植株主茎被感染时,水浸状软腐,无异味,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产生白色絮状菌丝,后期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上端枝叶枯死,干燥时发病部位呈黄褐色干腐状,边缘深褐色。发病后期植株萎蔫死亡,剖开后常可见髓部变空,内部产生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果实发病时果面先变褐色,呈水浸状腐烂,逐渐向全果扩展,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2、及时深翻,覆盖地膜,防止菌核萌发出土。对已出土的子囊盘要及时铲除,严防蔓延。
3、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4、药剂拌种或温汤于地面来回滚动100-150次,使药粉均匀粘附在种子表面后播种。此外对带菌种子也可用52℃温水浸种20分钟,把菌核烫死,后移入净水中冷却。
5、及时通风排湿,防止结露时间过长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
五、辣椒腐霉根腐病
主要为害辣椒茎基部,由终极腐霉引起的土传病害。发病初期,植株茎基部近地面处呈浅褐色不规则病斑,温、湿度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2~3天后,病斑绕茎2周,颜色逐渐变深呈黑褐色,病部也随之变软向下凹陷,病茎上部叶片在中午明显萎蔫,早晚尚能恢复,病害进一步发展,植株萎蔫不能恢复,重病株萎蔫或枯死,田间湿度大时发病处呈水渍状腐烂并长出白色絮状霉层,拔出病株根部变黑褐色,剖开根部和茎基部可见内部组织变黄褐色。
【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辣椒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并烧毁或深埋。
2、选用适宜抗辣椒根腐病的品种。
3、轮作倒茬。辣椒根腐病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3-4年,与西瓜、大葱、蒜苗、甘蓝等蔬菜轮作能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避免与茄果类蔬菜连作。
4、改变栽培方式。垄不要太长,垄背垄沟高低一致;改每垄双行为单行,每穴双株为单株;扣棚后定植;9月中旬后盖地膜,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5、合理施肥灌水。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苗期适当控制氮肥,开花结果期注意追施高钾高钙肥,并注意叶面补充营养。生长期严禁雨水进入棚内,浇水要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此后几天要注意放风排湿,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中后期要适当控制土壤水分。
6、还要注意种子处理及苗床处理,出现病害及时用药。
六、辣椒枯萎病
是尖镰孢菌引起的一类辣椒上重要的土传病害,一般在开花和结果盛期陆续发生,通常情况下田间发病死苗率在15%-30%,严重时可达70%-80%。
植株发病初期,根部或根颈处常发生水渍状黑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植株在晴天中午表现萎蔫,早晚或遇阴雨天恢复正常;随着病害进一步发展,茎部病斑扩大,植株表现永久性萎蔫,不能恢复,部分叶片甚至干枯脱落,导致植株枯萎死亡。发病植株易拔起,其根系不发达,可见根部部分或全部呈水浸状腐烂,横切茎可见维管束变褐,天气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白色或者蓝绿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栽培,不要选择地势低洼的地块。最好采用高畦栽培方法。避免大水漫灌,清除地面积水,雨后及时排水,中耕破除土壤板结。与非茄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
七、辣椒青枯病
该病多在辣椒开花期间发生,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几张叶片开始萎蔫,中午前后极为明显;傍晚至天明和阴雨天顶部叶片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田间病株增多,萎蔫逐渐加剧,叶片萎蔫自上而下蔓延,造成全株萎蔫。叶片变黄不及枯萎病严重(这些有别于枯萎病),从发病至整株死亡一般5-7天,雨天多时延长至10天左右。病茎维管束变褐色,病重的植株如将病茎作横切面检查,略加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溢出(即菌脓),病株茎下部常有不定根出现。
检查青枯病的简易方法是,切取一小段病茎,撕去表皮,放于玻璃管或小杯中,注入清水,静置几分钟后,可见有污浊物(细菌)从病茎下方切口涌出,逐渐扩散于水中,即可确定为青枯病。这有别于枯萎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
2、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石灰,一般亩施石灰50-100公斤,使土壤PH值呈微碱性,抑制病菌生长。
3、加强肥水管理。雨后注意排水,及时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撒石灰消毒病株穴。
4、实行轮作。实行3年以上水旱即和水稻田轮作或与非茄果类作物轮作。采用嫁接栽培。能有效控制此病发生且是目前防止青枯病发生的最好方法。
5、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