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茬种植大蒜田春季易发疫病,且有逐年加重趋势。田间表现为:大蒜出现叶片枯黄、萎蔫、卷缩等症状,个别田块偶发,后逐渐向其他田块蔓延,特别是在雨后和雾天之后,病情发展特别快。提醒蒜农一定要注意防治。
一、大蒜疫病症状
大蒜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尖或叶片中部出现白色至黄色水浸状斑,边缘浅绿色,病斑扩展很快,后导致半个叶片至整个叶片枯死。3~5天半张叶片或整个叶片萎蔫,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花茎染病 亦呈水渍状腐烂,致全株枯死。
二、大蒜疫病病原与发生规律
大蒜疫病病原真菌为葱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次年初春条件适宜时,病菌孢子借助风、雨、灌溉水、雾气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生疫病的大蒜,鳞茎膨大和抽薹能力不足,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连作地块、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易积水,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长期低温、阴雨连绵发病较重。
三、大蒜疫病影响因素
1、气候
降水量大、雾天次数多加之温度高则易发病,一般在气温25℃~32℃,相对湿度高于95%,并有水滴存在的条件下发病较重。
该病严重发生期在4—5月,但由于近年来暖冬气候频发,降雨次数增多,降水量大,雾霾天多,发病时期越来越早,如果早上露水较多,发病更为严重。
2、品种、播期
各品种之间感病程度有一定差异。播期过晚危害严重。根据各地情况适时播种是关键环节。
播种早的大蒜根系好,受疫病危害轻;播种晚的大蒜冬前长势弱,根系不发达,抗病抗逆能力差,次年易感染疫病。
3、肥水管理
不同条件下,肥力差的发病较重。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的病害轻,而施氮肥过早过量的地块则发病较重。
土壤湿度对疫病发生也有较大影响。浇水次数多,田间湿度大的易发病,为此,浇水时要看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
地膜大蒜田沟系较浅,土壤水分无法消散,如遇雨水天气,加重该病传播流行。因此,要开深沟降低地下水位。
4、栽植密度
大蒜适栽密度为每亩栽3.5万株,密度越大病害越重,主要是由于密度过大,田间叶面系数大,下部叶片的通风透光不良、加之田间湿度大,利于病原菌的快速繁殖。
四、大蒜疫病近年来易发原因
该病严重发生期在4-5月,但由于暖冬气候频发,降雨次数增多,降水量大,雾霾天多,发病时期越来越早,如果早上露水较多,发病更为严重。
从大蒜播期来看,播种早的大蒜根系好,受疫病危害轻;播种晚的大蒜冬前长势弱,根系不发达,抗病抗逆能力差,次年易感染疫病。土壤湿度对疫病发生也有较大影响。
地膜大蒜田沟系较浅,土壤水分无法消散,如遇雨水天气,加重该病传播流行。因此,要开深沟降低地下水位。
五、大蒜疫病的综防措施
1、选择地势较平不易积水的地块栽培;覆盖地膜阻挡土壤中病菌溅到植株上,减少侵染机会。采用高畦栽培,避免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2、选用抗病品种和土壤生防菌剂来改善重茬田块的土壤生态状况,降低有害菌的数量和密度;增施有机肥、钾肥和生物菌剂等,增强大蒜抗病能力;或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
3、化学预防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000—3000倍液;72%丙森·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兑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1次。
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6.8%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l0%氰霜唑悬浮剂2000—2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40g/L双炔·百菌清悬浮剂600—10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5%烯酰·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76%霜·代·乙磷铝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兑水喷雾,视病情隔5—7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