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河南共有60所学校入选,包括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和幼儿园。这些学校将在试点周期为两年的时间内,面向学生和教师展开急救培训,以提高校园的应急救护能力。此举旨在让更多急救设施设备走进校园,促进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
急救救护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够守护生命,并且是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体现。但据资料显示,我国急救技能的普及率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30%以上的普及水平。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心肺复苏成功率仅有1%至2%。因此,让更多学生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非常有必要,急救教育已成为很多学校的一门“必修课”。
2021年,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公布,河南共有7所学校入选,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便是其中之一。该校建立了应急救护实验室,配备了心肺复苏训练模型、AED(自动除颤仪)训练器、创伤骨折处理模型人等设备。此外,校园内还配置了4台AED设备,用于心脏骤停抢救。该校利用急救社团、健康课和体育课等途径,提供日常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每年还会针对高二年级学生进行全面的急救培训。校内超过50名教师持有红十字救护员证。
贾旭超表示:“通过接受急救培训,同学们的急救意识有了很大提高,遇到紧急情况知道如何正确应对,比如流鼻血和运动创伤等情况都可以自己处理,还能带动家长一起学习。”
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急救教育中的重点有所不同。郑州市红十字会负责人介绍说:“中学偏重于培训一些急救方法和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绳结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而小学的内容相对简单,包括简单的外伤处理等知识。”
最近,郑州市公布了2024年中招体育考试项目,将心肺复苏实践操作作为选考项目之一。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可见,人们对急救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希望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推动急救教育走进更多学校,覆盖更多学生。